孔子为什么最痛恨“乡愿”
2022-10-29
| 2022-11-2
0  |  阅读时长 0 分钟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Property
Nov 2, 2022 06:18 AM
这个问题孔子说的很明白。在中庸这个维度下,孔子说过三类人——第一类是「乡愿」,也就是“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”,做事儿特别油滑,实则都是为了自己的人。孔子极为讨厌乡愿。第二类是「狂狷」,也就是那种做事比较一根筋、直来直去不懂变通的人。孔子对狂狷的态度是友好的,他说:「不得中行而与之,必也狂狷乎!狂者进取,狷者有所不为也。」意思是如果不能跟中庸级别的人物共事,那跟狂狷的共事也还可以,毕竟狂人有进取精神,狷者洁身自好。狂狷,是有品德有性格有原则的人。你会愿意跟这样的人交朋友。第三类才是「中庸」,中庸是最稀缺的人才。中庸跟狂狷的共同点是都有良好的内核、讲原则;中庸跟乡愿的共同点是都有良好的用户界面。

中庸跟乡愿的最本质区别是有没有正义的原则。

中庸搞个好用户界面是为了方便交流,是为了更顺畅地把事情做好,但中庸的友好是有限度的:他不会不讲原则地、一味地逢迎你。乡愿对人可以毫无原则地逢迎,可以表面上愿意满足对方任何要求。一个中庸的幼儿园老师对小朋友很友好,但是柔中有刚,该遵守纪律必须遵守纪律;一个乡愿老师却是惯着孩子。 什么都满足,那其实是欺骗。要不怎么毛姆说「为什么很多女人,会长期反复被男人骗?因为她们的要求,只有骗子才能满足。」 但你乍一看的话,确实很难区分谁是中庸谁是乡愿。所以孔子才那么痛恨乡愿,说乡愿是「德之贼也」,是偷了中庸的道德名声。孔子「恶紫之夺朱也」,说我为什么这么厌恶紫色呢?因为它太像正宗的红色了啊。
 
  • 国学
  • 思考
  • 文字
  • 家乡是个没有“私人语境”的地方软件建模
    Loading...
    目录